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

官網:www.mysilentshout.com

固定電話:0633-2982166

鼎好公司:0633-2982019

壹冷公司:0633-2982631 0633-8805976

E-mail:qywh@rzmeijia.com

地址:中國山東省日照市海濱一路119號

詳細內容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擬提名項目 公示材料
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擬提名項目 公示材料
時間:[2019/4/10]   

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擬提名項目

公示材料


項目名稱

海洋食品健康品質提升的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應用

提名單位意見

該項目以海洋食品為研究對象,圍繞困擾我國海洋食品產業的內源性危害控制問題,突破傳統的方法和思路,從原料-加工-流通的海洋食品全鏈條入手,構建了系統的危害控制技術和新型加工技術,研制了快速準確的檢測方法與檢測設備,建立了一套有效控制海洋食品中新型內源性危害的技術規范。項目整體思路嚴密,邏輯性強,已經構建了一套從基礎到應用,從理論到技術的完整理論框架,形成的生產技術規范被編入國家標準,引領了海洋食品品質提升領域的研究。在項目研究成果方面,已經在海洋食品原料-加工-流通等全鏈條中圍繞健康品質提升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培養了幾十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形成了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和水平的研究隊伍,為我國海洋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技術基礎。該項目相關健康品質提升技術已經在海洋食品加工及相關檢測服務企業進行推廣和應用,近三年累計新增直接經濟效益10億元,間接經濟效益3930.2萬元,為提高我國海洋食品的健康品質,突破國際貿易技術壁壘,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良好的示范作用。

我單位認真審閱了提名書材料,確認提名材料真實有效、完成人排序無異議、相關欄目符合填寫要求,并已按要求在所有完成單位和完成人工作單位進行公示,目前無異議。參照山東省科技進步獎授獎條件,提名該項目為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項目簡介

海洋食品以其獨特的營養價值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其健康品質極易受到加工貯藏條件的影響,仍存在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和關鍵技術尚未解決。主要表現在:海洋食品內源性危害物的基礎研究落后導致原料品質保障體系不完善,難以獲得高品質的原料進行生產;加工貯藏過程中品質控制技術不足,難以滿足當今海洋食品營養健康的需求;對流通環節的品質保障技術重視不足,無法將健康品質的海洋食品傳遞給消費者。鑒于此,該項目自2005年起,系統研究并建立了海洋食品原料的品質保障技術和加工、流通過程中危害成分的精準控制新技術,構建了與新技術配套的標準與操作規范,部分成果歸納提高后形成國家標準,并進行了推廣和應用。主要創新點如下:

1.       構建了基于內源性危害消減和控制的海洋食品原料品質保障新技術體系

針對海洋食品引發的過敏問題,建立了我國首個含1000人以上的海洋食品過敏患者血清庫,鑒定并解析了我國海洋食品中的主要過敏原,建立了海洋食品主要過敏原檢測的新方法,實現8種以上過敏原同時檢測,檢測速度比常規ELISA技術提高2.8倍,靈敏度提高5倍;針對海洋食品原料貯藏中易發生氧化的問題,建立了基于納米脂質體的天然抗氧化劑緩釋新技術,保質期比常規貯藏方法延長了4天;探究了水產品中組胺的來源,研發了海洋食品原料中組胺的控制新技術。

2. 研發了加工過程中精準提升海洋食品健康品質的新技術和新工藝

海洋食品過敏原控制方面,首次采用生物工程、超聲波等耦合食品加工技術,研制了海產食品耦合處理新裝備,在保持食品原有品質的基礎上致敏性降低85%以上;針對山東地區普遍存在的鹽攝入量超標等問題,建立了以兩段式工藝為主的新型腌制工藝,并結合納米脂質體抗氧化技術解決了腌制品過氧化值高的問題,產品含鹽量較傳統產品降低30%以上。采用生物酶競爭技術使熱加工海洋食品中糖基化終末產物的含量降低63%以上。

3. 從原料-加工-流通的生產全鏈條創立了提升海洋食品健康品質的操作規范,并上升為國家標準

建立了基于納米材料的抗氧化、抗微生物的雙效活性包裝技術,海洋食品的保質期被延長達30%以上。建立了基于時間-溫度指示的新型顯示技術,實現流通過程中海洋食品品質的實時監控;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HACCP的海洋食品健康品質控制體系,相關成果上升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制品生產衛生規范》(GB20941-2016),并進行推廣和應用。

該項目對典型海洋食品生產工藝進行了集成與創新,創建了核心技術成熟的原料品質控制新工藝和加工流通過程中危害因子的控制新技術,顯著提升了海洋食品的健康品質,形成了海洋食品生產技術規范并列入國家標準,并在多家企業進行示范和推廣,近三年累計實現直接經濟效益10多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發表SCI論文30篇,被SCI他引168次,國家授權專利9項,國家標準1項,參與編寫國際專著 2 部,培養博/碩士研究生22(留學生2),為企業培訓和輸送人才300人次。

 

客觀評價

 

1. 青島市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

20177月,青島海大新星計算機工程中心作為第三方評價機構對本成果進行了評價(青科評備字第2017060263),認為該成果與國內外先進技術相比,競爭優勢明顯,全面提升了我國海洋食品過敏原的檢測和防控技術水平;該成果技術成熟度為13級,技術創新度為4級,技術先進性為7,建議該成果整體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見附件19)

2. 科技查新評價

201945日,委托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對《海洋食品健康品質提升的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應用》進行國內外查新,本項目開發了對海洋食品內源性危害物如過敏原,糖基化終末產物等的精準控制技術,系統鑒定并明確了影響海洋食品健康品質的主要內源性危害因素,解析了主要內源性危害因子在加工流通過程中的變化規律,構建了海洋食品原料的品質控制和顯示新技術,形成了從原料-加工-流通的海洋食品操作規范,并上升為國家標準,這在檢索到的文獻中未見報道(見附件8)。

3. 項目鑒定驗收意見評價

120101月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相關專家對國家863計劃海產品過敏原檢測的關鍵技術與設備(2006AA09Z427)進行驗收,驗收意見: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產品過敏原免疫芯片檢測儀,在海產品過敏原生物活性評價及三維芯片載體制備方面創新明顯,形成了海產品過敏原檢測技術研發團隊,建議就海產品過敏原特別是人體過敏原檢測方面開展深入研究,研發海產品過敏原簡易高效檢測儀器(見附件22)。

2)研究成果蝦類變應原食用過敏活性的研究經山東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進行成果鑒定(魯科鑒字[2008]743號)。鑒定意見如下:1)研究了四種甲殼類的過敏活性及氨基酸序列,建立了蝦類過敏原酶聯免疫檢測技術,探討了蝦類過敏疾病診斷的方法,提出了輻照、超聲波、熱處理等降低蝦過敏活性的技術手段,可為蝦類的過敏診斷和今后脫敏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同時為其他過敏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2)該成果從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蝦類過敏原的性質,首次建立了蝦類過敏原檢測和活性消減技術。專家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成果達到同類國際先進水平。建議盡快形成檢測技術標準,推廣應用(見附件20)。

4. 已獲得重要科技獎勵

1)項目海洋食品過敏原控制關鍵技術及在過敏風險防控中的應用2017年度青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編號J2017-2-22-1(見附件35

5. 文獻評價

本項目在完成過程中,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國內外同行對本項目的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引文作者來自康奈爾大學、根特、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涵蓋了美國、英國、比利時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引文作者包括本領域的著名學者,引文均對本項目的研究工作給予了正面評價(見附件21),簡要列舉如下:

5.1 在海洋食品原料控制技術方面,2014年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大學Patrick S. C. Leung教授在PLOS ONEvolume 9, No11: e111649)上發表文章引用代表性論文1,認為 as prediction tool represents an emerging strategy in epitope mapping studies among food and drug allergies”為食品與藥物過敏原表位定位的新戰略)。2013年我國江南大學孫秀蘭教授在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Vol 56: pp 254-260)中引用【代表性論文1】,認為“a familiar and useful tool for selecting epitopes from immunologically relevant proteins, as well a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epitopes  ”(是鑒定過敏原表位的有力工具,進一步獲得不同表位的信息)。過敏原檢測方面,2014年比利時University of Antwerp大學Didier G Ebo教授在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Immunology(2014, Vol10, No3 : pp 375-84)上引用【代表性論文2】,認為benefit from miniaturization of the immunological assay, requiring only minutes of the precious serum. Here, the protein microarray technology could be valuable(本成果研究的蛋白質芯片對實現微量,快速的檢測非常有價值)。

5.2 在海洋食品加工技術研究方面,2016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雜志編輯主編Charles S. Brennan教授在描述世界安全及健康食品發展的專文總結The globalisation of food research in the development of safe and health-promoting foods2017,52:1-2)中,特別引用【代表性論文6】,認為“Last year also saw the release of a special issue highlighting research illustrating the depth of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我們的研究凸顯了中國在食品科學與技術研究的深度);2012年,塞爾維亞University of Belgrade大學的Tanja CirkovicVelickovic教授在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2012, 56(12): 1894-1905)發表的文章中引用了 【代表性論文5】,認為 “High-intensity ultrasound treatment for 15 min at 0°C did not have an effect on allergenicity of Pen a 1, the major shrimp allergen, while after sonication at 50°C,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allergenicity was observed. By prolonging sonication time for 90 min at 0°C, the authors observed slightly increased specific IgE response, due to exposure of hidden IgE-binding epitopes.”(詳細介紹了我們的實驗方法和結果,并認為超聲波能夠改變過敏原結構,是一種有效的過敏原處理手段)。201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Patrick S. C. Leung教授在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46(3): 180-197)發表的文章中引用了【代表性論文5】,認為“Enzyme allergosorbent test and competitive inhibition ELISA results from another study by the same group showed that the allergenicity of a shrimp protein extract treated with high intensity ultrasound treatment for 1.5 h in a 50 °C water bath reduced the allergenicity of shrimp extract by 2.2- and2.5-fold when compared to untreated shrimp protein extract or extract treated with ultrasound at 0 °C, respectively”(超聲波能夠有效降低海洋食品過敏原的致敏性達到2.5倍)。

5.3 在海洋食品流通技術方面,2019Dawei Yu 教授在食品領域的頂級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19DOI:10.1080/10408398.2019.1596067 IF6.012)發表綜述并引用本成果的論文【代表性論文8】,認為“For example, a recent study showed that a novel bilayer AP film based on LDPE enriched with rosemary and cinnamon essential oil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values of TVC, TVB-N and TBARS, and extended the shelf life of shrimp (Litopenaeusvannamei) during refrigerated storage (Dong et al. 2018).” (是一種新的含有精油的活性包裝材料,能夠有效延長蝦的儲藏期)。

6. 社會影響:

本研究成果得到了食品科學領域研究者的關注和認可,其中在研發過程中形成的國家發明專利已經成功在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進行轉讓并產業化生產(見附件37)有關海洋食品過敏原的研究被收入國家級教材,如海洋食品過敏原理化性質及活性評價的內容作為編者之一編入國家級教材《水產品安全性》。部分海洋食品過敏原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被編入由國內海洋食品領域的權威專家撰寫的專著中,如《中國海洋水產品現代加工技術與質量安全》,《海洋水產品加工與食品安全》(見附件40)等。

推廣應用情況

本項目建立了從原料-加工-流通全鏈條的海洋食品健康品質提升技術體系,并形成了集檢測、加工技術、包裝技術、操作規范等為一體的不同種類科研成果,這些科研成果以不同的形式在相關單位進行應用和推廣,大大提高了其海洋食品的健康品質。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近三年(2016-2018)累計新增直接經濟效益109684萬元,間接經濟效益3930.2萬元。

 



主要知識產權證明目錄

序號

知識產權名稱

知識產權類別

發明人

知識產權人

知識產權號

取得日期

國(區)別

發明專利

有效狀態

第一完成人是否參與

第一完成單位是否參與

1

國家發明專利

一種低鹽海鱸魚的腌制加工方法

李振興,林洪,郝子娜

中國海洋大學

ZL201410111801.5

2014.03.25

中國

有效

2

國家發明專利

一種抑制魚糜制品在熱加工中產生羧甲基賴氨酸的方法

李振興,王菁,林洪

中國海洋大學

ZL201510481388.6

2015.08.03

中國

有效

3

國家發明專利

一種水產品中小清蛋白的毛細管免疫層析快速檢測方法

林洪,杜淑媛,曹立民,隋建新,王靜雪

中國海洋大學

ZL201410112702.9

2015.6.17

中國

有效

4

國家發明專利

一種納米金免疫層析毛細管的制備方法

曹立民,杜淑媛,隋建新,林洪,王靜雪

中國海洋大學

ZL201410112602.6

2015.11.18

中國

有效

5

國家發明專利

一種魚糜制品及其兩段油炸加工方法

惠增玉,張慶玉,辛曉艷

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ZL201310678241.7

2013.12.14

中國

有效

6

國家發明專利

一種夾心魚肉烤腸及其加工方法

惠增玉

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ZL201210280366.X

2018.08.08

中國

有效

7

國家發明專利

煙熏大菱鲆魚片的制作方法

苑德順,郭曉華,滕瑜,王彩理,彭英海,申照華

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

ZL201010586359.3

2012.11.14

中國

有效

8

國家標準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制品生產衛生規范

林洪、米娜莎、王聯珠

中國海洋大學

GB20941-2016

2016.12.23

中國

有效


主要完成人情況

姓名

排名

行政職務

技術職稱

工作單位

完成單位

對本項目技術創造性貢獻

李振興

1

教授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負責項目的總體設計和組織實施。主持構建了海洋食品從原料-加工-流通全鏈條的健康品質提升理論框架,在國內外首次針對新型的內源性危害建立了基于免疫芯片的監測技術平臺,開發了適用于海洋食品的前處理技術,實現了海洋食品加工過程中危害物的在線監測。針對高端海洋食品在流通中存在的品質下降等問題,從包裝技術和貨架期指示的角度研發了保障海洋食品健康品質的新型技術和設備。

林洪

2

教授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主要負責在對新型內源性危害物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海洋食品加工衛生操作與品質提升技術規范,將其編入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中,并在多個海洋食品加工企業進行推廣和應用。

李鈺金

3

總工程師

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

榮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榮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負責海洋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污染的防控研究,并利用活性包裝技術應用到壽司蝦產品中。

惠增玉

4

董事長

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負責低鹽腌制加工技術的產業化及納米脂質體抗氧化技術在魚糜制品中應用與推廣。

曹立民

5

教授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主要負責建立了海洋食品中過敏原的免疫層析檢測方法

郭曉華

6

常務副總裁

高級工程師

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

主要負責水產品中組胺控制技術在海洋食品原料中的應用,改進了公司的鮐魚刺身生產線及秘魯魷魚制備魷魚絲的工藝


主要完成單位及創新推廣貢獻

主要完成單位名稱

排名

主要完成單位創新推廣貢獻

中國海洋大學

1

中國海洋大學作為該項目的第一完成單位,負責總體技術方案制定,技術內容分析,技術路線的確定,內源性危害的解析及海洋食品健康品質提升技術的研發。主要創新性工作包括:系統鑒定并明確了影響海洋食品健康品質的主要內源性危害因素,構建了海洋食品原料品質保障新技術;解析了主要內源性危害因子在加工流通過程中的變化規律,創建了相關危害因素精準控制的新技術;建立了海洋食品流通過程中品質控制和顯示新技術,形成了從原料-加工-流通的全鏈條海洋食品健康品質操作規范,并將相關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后上升為國家標準(GB GB20941-2016)。在項目成果的推廣方面,形成了從基礎理論到應用技術,從應用技術到成型設備,從成型設備到現場應用等完整的研究和應用技術體系

榮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

榮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本項目的第二完成單位,主要負責海洋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污染的防控研究,并在流通過程中將活性包裝技術應用到高端蝦產品壽司蝦中,協助課題組建立了過敏原防控技術規范,將海洋食品衛生操作規范在企業進行應用和示范,順利通過國際市場對過敏原標識標簽的認證,提高了海洋食品的健康品質。

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3

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本項目的第三完成單位,負責低鹽腌制技術在海洋食品中的產業化應用,并將納米脂質體抗氧化技術應用到公司的魚滑等系列魚糜制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

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

4

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本項目的第四完成單位,負責組胺控制技術在鮐魚、秘魯魷魚等產品中的產業化應用,并將納米脂質體抗氧化技術應用到公司的模擬蟹肉等系列魚糜制品原料的存儲及生產過程中。

完成人合作關系說明

中國海洋大學與榮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圍繞海洋食品健康品質提升技術的研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合作方式包括合著論文,共同獲獎,共同申報和承擔項目等,具體合作關系如下:

一、第一完成人李振興與第二完成人林洪,第五完成人曹立民,同屬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安全研究室,相互之間承擔科研項目(附件23,25),合著論文(附件10),共同獲得科研獎勵(見附件34,35)。

二、第一完成人李振興(中國海洋大學)與第三完成人李鈺金(榮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年開始,依托國家863計劃,山東省農業重大應用技術創新等各級科研項目,在海產品過敏原檢測及過敏原污染防控技術,流通環節的活性包裝技術等方面長期開展合作研究和應用示范。李振興(第一完成人)及其團隊成員林洪(第二完成人)為榮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過敏原檢測技術、防控技術方案,包裝技術等。李鈺金領導的團隊為李振興的研究團隊提供過敏原檢測技術及防控技術在一線的應用和推廣,并協助完成海洋食品加工衛生操作規范,將活性包裝技術應用到壽司蝦等高端海洋食品的包裝中。雙方在技術方面交流頻繁,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發表論文,共同承擔科研項目(附件36)。

三、第一完成人李振興(中國海洋大學)與第四完成人惠增玉(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2014年起,惠增玉作為李振興的博士后導師(附件7),指導了其在保持魚滑凝膠的研究,并將李振興的低鹽腌制專利技術轉化到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子公司進行生產和推廣,雙方在技術方面交流頻繁,共同發表論文(附件37)。

四、第一完成人李振興(中國海洋大學)與第六完成人郭曉華通過共同發表論文開展海洋食品中組胺的控制工作和衛生操作規范的推廣工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與第二完成人林洪通過合作承擔日照科技局的項目(附件38),并指導郭曉華所在的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開展魚糜制品加工并推廣衛生操作規范在車間的應用。雙方技術交流密切,并共同發表學術論文(附件38)。



Copyright @ 2009-2014 山東美佳集團有限公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魯ICP備11016066號-2
地址:中國山東省日照市海濱一路119號

 
QQ在線咨詢
咨詢熱線
固定電話
0633-2982166
国产精品久久蜜桃 网站,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